建筑大师贝律铭曾说过,“在西方,窗户就是窗户,它放进光线和新鲜的空气,但对中国人来说,它是一个画框,花园永远在它外头。”
漏窗,便是这句话最好的印证。每一个漏窗都是一卷画一首诗,静静地晕染开来,像是无需美颜的相机,随意一框,便是满园诗意。
旧时文人生活多的是意蕴悠长,随意取景都是文化。动和静,光或影,明与暗,素同简,一切都是自然而然,『轩楹高爽,窗户邻虚,纳千倾之汪洋,收四时之烂漫』,可惜都是些古人景致。
古人所作漏窗的样式,多用器物的象征意义来表达对某种事物的向往,例如利用花瓶的图案,取其平平安安之意;用万字文图案,取意福寿绵长,万寿无疆、富贵不断等。
至于植物形式的漏窗,多是利用植物名字的谐音、品格等,表达漏窗的文化内涵。用的一般都是海棠、荷花、石榴之类。动物纹样的漏窗也有,诸如鱼纹、编蝠等,常借形寓意来表现生活的向往。
漏窗之美,美在空间
几乎在每个江南园林里都可以见到漏窗,那古朴的设计透露出匠人的巧思。《园冶》一书说“凡有观眺处筑斯,似避外隐内之义”。
漏窗之美,美在光线
漏窗大多设置在园林内部的分隔墙面上,以长廊和半通透的庭院为多。透过漏窗,光影迷离斑驳,可望而不可即,随着游人的脚步移动,光影也随之变化,似乎有无尽的生气和流动变幻。
漏窗之美,美在图案
漏窗图案变化多端,千姿百态,如一幅幅立体图画,引人入胜。并且,在苏州园林中,不会有雷同的漏窗出现,令人叫绝!
漏窗之美,美在漏景
漏窗,最美之处,便在于漏景。讲究的是一种若隐若现的美,犹如看得见,又犹如看不见,事物的美好全从所透漏的一点点去猜测其全貌。
漏窗之美,美在延续
漏窗之美,取决于景,更取决于心。惜旧时光,爱四时景,将其使用在新生活方式中,与时代与品质结合,用欣赏和期待的眼光期待漏窗之后的一片全新光景。
漏窗,是一座园林的眼睛。
园林中那些雕花的窗户,是江南建筑里最为旖旎的风景。古人谓曰“浓绿锁窗闲院静,照人明月团团”。在云淡风轻之处,想那半窗斜月,映着满园幽景,恰有笛声悠悠飘来,笛声含情,而闺中佳人抚琴以对,此情此景,都能引得好兴致。
文章来源:生活美创
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不代表家具头条立场。